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马院和建筑学院教工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党日: 学史力行“大思政”运行机制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03 浏览次数:

【马克思主义直属党支部宣】(张婧/文,建筑学院/图)5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和建筑学院教工党支部围绕“大思政”运行机制研究开展主题党日共建活动,会议邀请到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于伟、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员代表出席。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刘铮指出,本次会议是学院召开的第二次“大思政”专题研究会,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的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大思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学生工作的角度共同研究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问题,从而达到办实事、开新局、增实效的目的,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深刻解读“大思政”运行机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志院长对“大思政”运行机制进行深刻解读,指出该机制是由“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学校思政+社会思政”相互作用的系统耦合成的复杂系统。其中,思政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培养学生的“三观”;课程思政由各个学院负责,培养学生的“五育”;学校思政由教师工作部和学生工作部负责,解决“三全育人”的问题;社会思政由招生就业处负责,通过招生和就业两个通道,将学生从社会中纳入进来和输送出去,形成一个思政教育的闭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绝不能仅仅在课堂上,也要将学校环境、社会反馈包含进来,在确定了各单位的合作关系后,还要设计各单位之间的联系纽带,即解决抓手和路径问题,例如开展青马工程、组织党建活动、学习校史党史等。

“大思政”运行机制示意图


以交流分享促“课程思政”建设

建筑学院党委书记马航介绍了建筑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她指出,为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建筑学院将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入专业课课堂,深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提升育人效果和做好精神引领,构建好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建筑学院郭湘闽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与体会。一是“大思政”和“小思政”该怎么教?郭湘闽在其讲授的《面向乡村振兴的多学科交叉创新实践》创新研修课程中,将课程内容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亲自带领学生前往乡村入户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乡村变迁,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郭湘闽谈到,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抓手作用,注重以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给学生上课不能生硬说教,要引导学生做到从“听”到“看”再到“做”的转变,老师也要做到从“讲”转变为“导”。二是“大思政”和“小思政”该怎么融?要注重增强课堂教育成果的延展性,该门课程不仅将学校的数字技术带到农村,还借此推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打造党建、实践实习基地,真正做到让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宋科、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谢健分别以《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建筑理论——<西方建筑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探索》《基于大历史观与文化自信为设计导向的<中国社会生活史>教学实践分享》为题作专题报告,分享了在专业课程中探索思政元素的思考与方法,回答了如何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两层皮”的问题。

1BD17

会议现场


深入交流“大思政”机制中的学生工作

关于如何深化学校“青马工程”培养工作,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于伟谈到,校级“青马工程”大有可为,目前正组织学院打造学院“青马学堂”,着力为党培养一批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在青年培养工作上,将青年的困惑作为工作努力的方向,并做好思想引领,要深入贯彻4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的讲话中的“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指示精神,重视学生成长需求,做好政治引领、理论武装、培训实践、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工作。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李建阁、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吕俊宏从辅导员角度,以实践育人为出发点分享了自己做学生工作的感悟。李建阁以《微风细雨润无声——实践育人中的辅导员角色》为题作报告,详细介绍了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下,辅导员是如何在引领学生价值观、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方面寻找亮点和突破点。他指出,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作用融入在“大思政”中的各个环节,贯穿在学生从招生到就业的全过程,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起到对学生的领航作用。

会议现场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区 T6栋7楼

联系人:张学耀

电话:0755-22673224

站版权所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粤ICP备150697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