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讲堂

马克思主义大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克思主义大讲堂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名师讲座第八期】 姜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3-01 浏览次数:

(张婧 文/图)2023年春季学期伊始,为帮助教师持续提高思想认识,拓宽学术视野,充分调动科研工作积极性,“哈工大一校三区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名师讲座第八期)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支部和机关学生工作部党支部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于2月27日上午举办,讲座邀请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姜安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开设讲座,深入阐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思考。校区党委副书记张国宏,学生工作部部长张雁,副部长于伟,学生工作顾问张桂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翔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和机关学生工作部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提出?姜安首先从概念学的角度进行拆分和解读,随后从多元观望、历史坐标、时代逻辑、特质国情、政治品质几个角度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生成逻辑。他表示,我国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意图是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意味着我们正在试图通过寻找新的动力系统和发展方式改变国际分工。分工决定地位,地位决定命运。

姜安指出,中国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机判断在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核心特征是“变”,这个“变”指的是原有秩序正在崩溃,新的秩序还没有形成,人类科技、交换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意味着世界可能出现新的历史发展周期。在这样一个“大争时代”,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核心动力是什么?姜安认为,“科学精神”和“民族工业”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自2015年起,中国以《中国制造2025》为战略突破点,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对接进入工业革命4.0时代,他强调,“全面推进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以原创的民族工业为核心”。

姜安称,现代化是双刃剑,要理性审视现代化效应,在现代化进程中,要避免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民粹主义,既要追求历史自觉,也要加强战略自信,实现多维度的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应确保现代化满足人民的财富、机会、希望和尊严的利益获得,换句话说,让社会以正义的方式,让人民以公平的方式充分享受现代化的红利”,姜安表示。

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分析鞭辟入里,精彩纷呈,令人受益匪浅。(审核 李翔)


主讲人简介:姜安,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教育部全国高校霍英东基金优秀教师,广东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战国说客双雄”主讲人,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主持多项国家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多项教育部和省政府教学科研奖。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区 T6栋7楼

联系人:张学耀

电话:0755-22673224

站版权所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粤ICP备15069706号-1